资讯-详情

“奔三”的硅料,路在何方?

来源:找钢指数 2022年08月13日 08:30 专栏:市场评述
摘要
昨日(2022年8月10日)PVinfolink公布致密料最新报价,其均价来到了299元/kg,即将突破300元大关。硅料价格已成为新能源板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我们通过复盘分析年初至今的硅料价格走势,倾向于将硅料涨势不断的因素归因为产业链产能错配和外部冲击两方面。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硅料价格暴涨引发的价值链利润再分配,已经导致下游的销售压力逐渐显现,成本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后市展望,我们预测2022全年硅料产能将达到96.5万吨,2023全年产能将达到157.5万吨,硅料价格见顶或于2023年出现。但如果再考虑到下游的销售压力,硅料价格见顶的时间可能会有所提前。
对于产业企业而言,我们建议硅料企业积极参与广期所即将推出的工业硅期货套保,以及后续计划推出的多晶硅期货套保以锁定价格。对于硅片企业而言,按需采购为主,待多晶硅期货上市后,亦可通过套保来降低采购风险。
正文
一、多晶硅:价格与光伏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那么由这些晶粒结合起来的结晶就是多晶硅。
多晶硅产业链上游为工业硅;中游环节为多晶硅的生产制备,主要制备方法包括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产品形态分别为棒状硅和颗粒硅,从产品形态占比看,改良西门子法所制备的棒状硅占比约95.9%,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颗粒硅占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下游环节为硅片,硅片主要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两部分,由于转化效率更高,目前单晶硅片市场份额占比更高,其中单晶硅片又可进一步分为P型硅片和N型硅片,P型硅片以PERC为代表,市场份额较高,N型硅片包括TOPCon、HJT等类型,据光伏协会数据,P型电池转换效率目前约为23.3%,预计上限为24.1%,而N型转换效率上限约为25.6%-26.2%,随着P型迫近理论效率极限,未来N型硅片产业化发展或将提速;终端消费可分为半导体和光伏两大领域,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纯度要求相对较低(据索比光伏网数据,光伏产业要求多晶硅纯度为6N-10N,而半导体要求则为10N-12N),但光伏却是国内多晶硅主要消费领域,占比在90%以上,因而多晶硅价格与光伏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图片
图片
按表面质量分类,多晶硅可分为致密料、菜花料和珊瑚料。致密料表面颗粒凹陷程度小于5mm,外观无颜色异常,无氧化夹层,价格最高,主要用于拉制单晶硅片,其中复投料是致密料的一种,是指拉晶过程中所产生的边皮料,由于品质较好,可进行二次循环参与制备单晶硅;菜花料表面颗粒凹陷深度约为5-20mm,断面适中,质量中档,主要用于制作多晶硅片,亦可作为掺杂辅料用于单晶炉第一层铺底,与致密料共同参与制备单晶硅,但如果菜花料品质较差,还需要单独进行拉晶处理;珊瑚料表面颗粒凹陷深度大于20mm,断面适中,质量不良,价格也较低。由于目前光伏硅片的主流产品为单晶硅片,制备过程中致密料占比较高,所以投资者在跟踪硅料价格时,可重点关注致密料价格。
二、飙升的硅料价格:复盘,原因及影响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游硅料价格不断攀升,据PVinfolink数据,截至2022年8月10日,多晶硅致密料价格已经达到294-308元/kg,现货均价299元/kg,相较2022年初涨幅达到30%,相较2021年初涨幅更是高达255.95%。
回顾年初至今的硅料价格走势可以发现,造成硅料价格不断上扬的根本原因在于供不应求,疫情、生产事故等外部扰动进一步放大了供求失衡造成的影响。需求方面,国内相继提出整县推进、公共建筑绿色发展等光伏创新发展模式,在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铺底的情况下,国内光伏装机热情高涨,欧美各国也相继出台有关政策,促进本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供给方面,2018年-2020年上半年,受困于经济性问题,硅料投产普遍积极性不高,导致去年光伏产业需求出现增量预期时,有效硅料供给无法满足产业需求,供应缺口持续走阔,同时新增产能投产有限,外部扰动不断加剧,供应紧缺愈演愈烈。
图片
2.1 供应缺口为何迟迟无法得到弥补?
对于硅料供应短缺的问题,我们主要归因于以下两点:产业链产能错配和外部冲击。
(1)产业链产能错配
通常情况下,硅料产能建设周期约为12-18个月,爬坡期约为3-6个月,远高于下游各环节,这就导致当光伏产业快速爆发增长时,原先的硅料产能无法满足需求增量,出现第一波涨价,而与此同时下游也在扩张,但硅料扩张速度又远低于下游,即便有新产能开始建设,但下游环节的指数级需求增长又会不断推动供需缺口走阔,使得硅料价格持续攀升。
图片
硅料相较于下游其他产业的建设周期更长的原因在于,硅料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产能建设规模大,尾气回收、精馏分离、化学气相沉积等环节对设备采购的要求高,产线对产成品的纯度品质要求也较高。以大全能源年产35000吨多晶硅项目为例,其建设周期约为19个月,在项目规划上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固定资产阶段,其中设计阶段耗费9个月、采购阶段耗费11个月、施工阶段耗费14个月。
图片
2018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持续低迷,使得相关企业扩产意愿不强,2019年仅有东方希望二期新建,与此同时部分成本较高的企业相继出局,导致当2021H2市场需求回升时硅料产能不足。而下游环节也在进行扩张,PVinfolink预计2022年全球硅片产能将从2021年底的356GW成长到476GW,同比成长34%,且硅片环节的新扩产能爬坡速度明显快过多晶硅,下游环节的快速扩张导致硅料出现结构性短缺,进一步推动硅料价格上扬。
(2)外部冲击
外部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硅料的供不应求,主要冲击来源有两个方面:疫情和停减产。22Q2国内疫情出现严重反弹,一方面导致货物运输不畅,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下游企业纷纷临时追加订单,需求端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相关生产设备的到厂时间延后,使得新增产能的实际投产时间相继延后,产能释放预期出现后置。多晶硅企业的停减产主要包括例行检修、限电减产和安全事故自查等方面,其中安全事故引发的停减产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6月16日新疆某大型多晶硅企业突发生产事故,导致停产检修,受此影响部分长单供应出现中断,同期还有一家企业因限电减产,当期共影响产出约3500吨。同时新疆其他多晶硅企业也受此影响开始安全自查,疆外部分厂家的例行检修安排也有所提前。截至2022年8月10日,共有5家企业仍在检修。
图片
2.2、价值链利润分配向上集中,产业链成本不断走高
硅料是光伏产业最重要的上游之一,其供需和价格变化亦对光伏产业链产生了严重冲击。从价值链的角度看,由于硅料供应持续紧缺,不断抬高的价格使得硅料企业利润暴涨,根据相关公司的半年报及业绩预报数据,涉及多晶硅业务的公司上半年利润增速在300%以上,而其他产业链环节的玩家虽然也充分享受了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红利,但是业绩增速却与多晶硅环节相距甚远,在所选取的样本公司中,主营组件业务的天合光能利润增速最低。
图片
从上述分析中也可以发现,硅料环节的暴利并未有效传导至下游其他环节,主要原因或在于各环节提价时间和幅度存在错位。从涨价的角度看,硅片和电池片环节在2月便出现了较高幅度的价格上涨,使得前期就具备了一定的成本接受度,7月硅料供应紧张加剧时,又再次大幅涨价,因而这两个环节的总体价格承受能力较强,虽然身处卖方市场,但接货较为顺畅。然而组件涨幅却较为有限,1月至2月时组件价格基本无变化,即便7月硅料供应紧张局势加剧时,其月度同比涨幅也只有2.07%,同期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的涨幅分别为8.09%、9.64%和9.40%,这也印证了为何上述分析中天合光能的利润增速相对有限。
图片
虽然组件价格涨幅相对有限,但是其绝对价格已处于高位,导致终端需求开始受到抑制。其中集中式光伏收益率受到明显压制,据我们7月20日发布的报告《组件价格涨势汹涌,光伏项目还有利可图吗?》测算,山西、内蒙古(蒙东)、内蒙古(蒙西)、甘肃和青海的集中式IRR分别为1.98%、2.94%、2.97%、3.32%和5.14%,远不及行业所要求的7%-9%的收益率水平,另据光伏协会数据,在国内上半年的新增装机中,集中式光伏占比仅为30%,而年初预期本年分布式光伏和集中式光伏占比为六四开,侧面反应终端对于成本和收益率的敏感性不断增强。另据PVinfolink报道,受成本抑制影响,国内大型项目迟迟未能开动,8月初一线组件厂家开工率约70-80%左右,大多仍在观望后续情势,而中小型组件厂家开工率仅为30-60%。
三、即将迈入300元时代的硅料,未来怎么看?
3.1、后市行情分析与展望
供应紧缺是硅料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据光伏协会预测,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将达到205-250GW,对应78-96万吨的多晶硅需求,但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2022年6月,全国硅料产能只有75.55万吨。
不过受利润驱动,硅料行业已经开启了新一轮扩张。假设新增产能投产时间符合预期,一线企业爬坡周期为3个月,新进入企业爬坡周期为6个月,则在2022年6月75.5万吨产能的基础上,预计2022全年产能将达到96.5万吨,2023全年产能将达到157.5万吨。
图片
但年内下游组件需求或不及预期。上文提到,受产业链成本持续上涨影响,组件厂商开工率处于相对低位,目前产业链的负反馈已传导至电池片环节,一线电池厂家与组件厂家持续博弈,而处于观望态度的部分组件厂家也表示不排除通过减产来维持议价能力,据PVinfolink数据,目前210mm电池片平均价格为1.28元/W,而组件厂家目标要价集中在1.26-1.28元/W,随着下游销售压力显现,减量预期可能继续向上传导。但随着国内政策不断推动,相关部门积极介入,预计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大概率还是保持增长趋势。海外方面亦不乐观,海外厂家同样无法消化高昂的组件价格,同时终端需求也因为各种因素出现较大幅度下滑。据华尔街日报援引EIA数据,美国政府多次以所谓“反规避”、所谓“涉疆法案”为由限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导致美国2022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仅为4.2GW,而EIA在年初时预测美国2022全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21.5GW。
综上所述,如果今年新增光伏装机量符合光伏协会的预测,全年78-96万吨的多晶硅需求在96.5万吨的产能条件下将继续维持紧平衡,所以预计硅料价格最早在2023年见顶。但如果额外考虑近期需求端成本销售压力的问题,随着负反馈的向上传导,可能硅料价格见顶将比市场预期来的更早一些。
3.2、产业企业相关操作建议
对于硅料企业而言,随着产能逐步释放,未来的盈利模式或将由供求缺口驱动转向成本战。据光伏协会数据,工业硅、三氯氢硅等原材料成本在三氯氢硅法制备多晶硅工艺中占比约为18%-20%,其中三氯氢硅又是工业硅的产物,所以硅料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即将于广期所上市的工业硅期货套期保值,从而管控成本价格。另外,广期所预计还将推出多晶硅期货,硅料企业亦可考虑参与多晶硅套期保值来管控存货价格风险。
对于硅片企业而言,目前硅料价格过高,且仍在不断上涨,散单报价甚至达到了310元/kg左右,建议按需采购为主。同时,硅片企业还需时刻关注下游终端需求变化,以防电池片企业与组件企业的博弈向上传导施压,导致被动累库。未来硅料价格走向不确定性依然较强,所以硅片企业亦可考虑积极参与多晶硅期货套保,从而管控采购风险。
7502a613ef9345d1a99b4099c7568574.png
资讯编辑: 思域
资讯监督/投诉:福克斯   021-60100399-681